科学规划产业布局
紧紧围绕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寨、大朝山片区、爱华镇黄竹林片区、幸福镇大宗山片区、漫湾—茂兰大丙山片区为核心,结合“五彩澜沧江”农业产业建设,依托自然保护区天然优质蜜源,以“一基地”“六示范”为重点,抓实大寨镇慢赖村春花山中华蜂养殖基地及大寨镇官房村,茂兰镇岭磨村、温平村、净石村,爱华镇河中村、幸福镇忙峨村等6个中华蜂养殖示范点建设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蜜蜂养殖群,创建一批中华蜂养殖示范乡镇、示范村、示范户,鼓励偏远山区发展中华蜂养殖,推动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。
加强蜜源植物保护利用
围绕野生蜜源分布区,进一步加强各自然保护区和澜沧江流域等天然林保护,保护好米团花、棠梨、密蒙花等优质蜜源植物。科学管护坚果、油菜、洋槐、咖啡、芒果、苕子、荞麦等蜜源植物。结合蜜源花期及分布情况,规划在海拔1000米以上宜林荒地、田间地头、谷地溪边“插花式”“立体式”种植蜜源植物,打造多样化优质蜜源基地。
培育新型经营主体
按照“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,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”的理念,积极引进食品商贸有限公司等中华蜂养殖龙头企业,为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服务和订单兜底收购。以乡镇为单位组建中华蜂养殖专业合作社,合作社向上代表社员养殖户对接企业,向下为社员提供服务,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农户共同发展中华蜂养殖。
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
全力推进“党建+村集体经济组织+公司+基地+蜜粉源+农户”发展模式,充分发挥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,激活养殖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活力。通过实施光伏板下中华蜂养殖试点项目、云县澜沧江经济带中华蜂养殖示范项目等,结合蜜源分布情况,扶持养殖基础好、养殖意愿高的行政村养殖中华蜂,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。(王应良 张正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