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西瓜、甜瓜,樱桃、桑葚、小番茄等地产水果纷纷迎来销售旺季,初夏的无锡瓜果飘香。作为大家公认的“甜都”,无锡也以一项项“甜蜜事业”,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浓浓幸福,一位位“甜蜜守护人”也尽心守着这份“招牌味道”。
养蜂三十载
追花逐蜜静待花期
“采得百花成蜜后, 为谁辛苦为谁甜?”60岁的养蜂人钱建华凭借着多年艰苦不辍的努力和对乡亲的挚爱,正在缔造一份“甜蜜”的事业。钱建华,无锡市锡山区荡口养蜂技艺第五代传人,与蜜蜂相伴近30年。
“我的偶像是‘中国科学养蜂创始人’华绎之,他就是从荡口走出去,为中国科学养蜂事业开辟了道路。”带着对前人的怀念与憧憬,钱建华拜养蜂技艺传承人俞春林为师,他白天学习养蜂技艺,晚上得空翻看专业书籍,从8箱蜂养到50箱,在养蜂方面渐渐得心应手。满师后的钱建华正值而立之年,开始独立养蜂,拉着一箱箱的蜜蜂追着花期,风餐露宿,一年中大半年时间都在各地漂泊,直到12月底才回家……这些年来,在钱建华的潜心研究下,蜂王品种、养蜂技艺和养蜂工具等都有了升级,蜂王浆产量也翻了几倍。
在养蜂技艺传承人的代代努力下,养蜂技艺在鹅湖得到传承和发展,并在2010年被列入无锡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。目前,鹅湖坚守养蜂事业的仍有八、九家,非遗酿造的蜂蜜也成了当地的代表性农产品,钱建华等新一代养蜂人还将继续追花逐蜜,奔赴下一个花期。
一粒米到一颗糖
饱含甜丝丝的“老锡味”
在无锡人心中,一颗小小的“皮虫糖”是温暖了童年岁月的老味道,是浓浓的人间烟火,也对甜蜜生活的美好期许。“皮虫糖”制作技艺,来自于锡山区东港镇港南村张家宅基6号,于2012年入选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、2023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代表性传承人为张文波。作为“锡味”甜点美食,代代相传、历史悠久,是老时光里的一抹乡愁。
港南村,盛产优质大米,夏粮则以小麦为主,为“皮虫糖”的制作提供了优质的主料;江南水乡,水质优良,为“皮虫糖”的制作提供“甜”度保证。从一粒米到一颗糖,需要经过发酵、翻炒、掼糖、包芯等12道制作工序,其中发酵是最耗时间的,每一次发酵都要耐心等待12个小时以上,这也是麦芽糖风味真正的来源。
传承人张文波从事麦芽糖制作和皮虫糖制作至今已有18个年头,他和父亲张纳甫一起,以家庭传承方式把皮虫糖制作技艺发扬光大。父子二人在保障皮虫糖“老锡味”的同时,逐步改进了生产技术,严格按照现代食品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更新生产设备,规范生产流程,让老味道焕发出“新活力”。
“我想一步一个脚印,健康发展。”张文波说,“这份幸福的味道,想让更多人品尝到。”在传承人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市场潮流、积极开拓网络销售渠道后,如今,许多人把皮虫糖带到上海、北京、新疆等地,甚至带到了国外,来自江苏无锡的甜蜜抵达四海。
再没多久,夏天的“顶流”水果阳山水蜜桃也即将上市,这是无锡“甜蜜产业”的金字招牌。水蜜桃种植保险、多元电商直播、水蜜桃深加工合作……这份“甜蜜产业” 让招牌更亮、生活更美,也酿出了桃农的幸福生活。
无论是倾注心血,从事追花逐蜜的养蜂人,还是尽心尽力,把“皮虫糖”发扬海外的传承人,亦或是阳山桃源内,辛勤劳作的桃农……无锡,依然有许许多多的“甜蜜守护人”,让这座甜了许久的城市,继续甜下去。